三桨座战船的前身是单桨座战船,即单层甲板单排桨手,没有完整的甲板,通常每舷25名桨手(共50名)。
現代考究複原的單槳座戰船長28至33米,寬約4米,能夠達到9節(業余航海愛好者劃槳)。據推測在古地中海國家高強度訓練的熟練槳手可以輕松超過這個速度。
單槳座戰船如果想繼續做大,船體長度便太長了而難以承受縱向彎曲力矩,港口也難以停泊太長的船,缺少獨立的完整作戰甲板也不利于作戰。于是,爲了繼續提高戰船機動性和作戰效率,發展出多槳座戰船。
由于是近海作戰,三槳座戰船的船底近似平直,設計時已經考慮到重心和平穩性的問題,必要時可增加壓艙物。水線以下的船體設計能抗彎90kN。
三槳座戰船的下層槳手看不到外面,需要傳令官統一指揮,槳手之間熟練配合才能開動戰船。槳手一般是雇傭的自由民而不是奴隸。
由于技術原因,船體密封性存在問題,如果長時間浸在水裏會進水,所以夜間需要把船拉上岸。三槳座戰船的船體由松木制造,重約45噸,至少需要140人拉。敵陸軍夜間奇襲可以俘獲或摧毀它們。
維護良好的三槳座戰船可服役25年,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雅典每年下水近20艘三槳座戰船才能維持其300艘三槳座戰船的大艦隊。
現存最著名的複原三槳座戰船“奧林匹斯”號,英國提供設計,希臘海軍提供資金。于1985年5月在希臘建造,1987年7月完工。其作爲考古項目,用于研究三槳座戰船的航速、戰術和居住條件等。
由于古代制造工藝已無法具體考證,該船用推測的古代工藝制造,後續出現了進水、木材腐敗等問題。經曆幾次大修後,該船已經用現代工藝進行了維護保養。2004年8月該船參加了雅典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
因維護保養昂貴,該船于2005年11月25日送往博物館。
雅典的三槳座戰船有2根直徑47mm,長度爲船長兩倍的纜繩。它們設置在主梁下,沿龍骨中線貫穿船頭至船尾,能提供13.5噸張緊力。它們能起到伸直的肌腱的作用,加強船體縱向抗彎強度和抗沖擊能力,防止木板位移産生滲漏。這項技術是雅典機密,泄露即是死罪,考古研究稱沒有這項技術三槳座戰船無法航行。
出土的三槳座戰船長約40米,寬6米,每個槳手分配的縱向長度約1米,水線以上船體高約2.15米,吃水約1米。
三槳座戰船憑3排共180槳,兩個挂方形帆的桅杆(主桅和前桅),最高速度可達8節以上,可以6節巡航(一半槳手處于休息狀態)。天氣良好時,槳手劃船6-8小時,可以將船推進80-100公裏,新船配老練槳手可行駛兩倍距離,極限時一天能行駛300公裏。
三槳座戰船擁有足夠的空間使其能成爲運輸船。平時該船擁有約200名船員,其中170人爲槳手。戰時可以減少槳手騰出空間運輸士兵和馬匹,雅典一艘運輸馬匹的三槳座戰船有60名槳手。
較大的船體空間可用于攜帶食物和水,然而有時船員也要在夜晚上岸尋找食物。
甲板上有船長,舵手,瞭望兵、軍需官、水手長、船工、傳令官、監督官等,還有約10名水手操縱桅杆和風帆。
三槳座戰船上通常有10-20名士兵,記載上雅典的戰船有14名士兵和4名弓箭手,希臘曆史學家稱某些非雅典船有40名士兵。這反映了雅典人海戰戰術與他國的差異,雅典人更依賴專業的船員和戰船的高機動性,他國則傾向于登船戰。可以抛出或弩炮射出抓鈎來拉近敵人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