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腾讯再次发表公告,宣布已耗资3900万港元回购134,000股。虽然这已经是腾讯连续第22个交易日回购股票,但依然难挡股价的下挫,收盘价报286.4元。与年内高位相比,腾讯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超过1.5万亿人民币。
然而下滑的又何止騰訊一家,在整個資本市場黑雲壓城的情況下,遊戲上市公司同樣難以獨善其身。據統計,從年初至今,已經有超過22家遊戲上市公司發起了股票回購計劃,試圖讓公司在資本寒冬中有個相對穩定的表現。
但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卻似乎難以如願。
縱觀這些回購計劃,雖然多數“回購”發起于總量調控之後,但實際上從年初開始,已有少量遊戲上市公司通過“回購”穩定股價,其中最先受到政策影響的棋牌遊戲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隨著版號影響的加深,不同類型的遊戲上市公司則殊途同歸,紛紛加入到“回購”的行列。截至目前,年內已有超過22家上市遊戲公司發起了回購計劃,以下爲整理的部分內容。
據悉,目前已發起回購計劃的公司包括騰訊、IGG、金山軟件、獵豹移動、完美世界、恺英網絡、遊族網絡、寶通科技、昆侖萬維、順網科技、天舟文化、浙數文化、艾格拉斯、百奧家庭互動、天鴿互動、雲遊控股、臥龍地産、富春股份、電魂網絡、博雅互動、世紀華通、北緯科技等。
據目前已知的數據可見,除了世紀華通的20億回購計劃之外,體量較大的遊戲上市公司回購金額一般在5-10億之間,而中小體量公司的回購計劃則控制在5億元以內。
對于現金流充足的上市遊戲公司而言,“回購”是向資本市場示好的有效手段,但從其它的一些上市遊戲公司表現看來,這卻不是應對資本寒冬的唯一方式。
在資本市場裏,有著多樣的“利好”消息。因此,即使是一些沒有發起回購計劃的上市遊戲公司,依然在努力使用各種方式積極應對資本寒冬。以下舉例的10家上市遊戲公司,就使用了一些常用的措施。(武漢閑玩科技網絡有限公司)